近来,电影院里热闹非凡,大片们纷纷争相登场,盯着这个暑期档的黄金时机,期待着一场丰厚的票房收成。可今年,局面却有些不同,电影《浪浪山小妖怪》仿佛从尘土中蹦出来的一匹黑马,虽名气不大,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吸引了观众的目光。这部二维动画,首映仅十日,票房便突破了6.6亿元,直逼国产二维动画的票房顶峰。豆瓣评分也一度飙升至8.6分,赢得了观众的口碑与票房双丰收,着实令人惊叹。
影片中,那只敢闯敢拼的小猪妖俘获了不少观众的心,仿佛每个人都能在它身上找到自己的一部分。于是,“浪浪山”三个字,迅速成了网络上的热词。无论是朋友圈还是聊天群,大家谈论着它,话题不时沸腾,一度引发了热烈讨论,仿佛这部电影成为了一个共同的符号。
展开剩余81%然而,谁能想到,一场不经意的发布会,却让这一切的热度瞬间陨落。电影的口碑如同跌入深渊,一夜之间,积攒的好感尽数消失。原本想借着发布会的东风,进一步拉近与观众的距离,谁知两位嘉宾的一番话,直接把电影的气氛弄歪了,连带着观众的情感也跟着翻了车。
发布会请来的嘉宾,是傅首尔和苏敏。傅首尔曾因“离婚后搞事业”这个人设成了话题人物,而苏敏则因瞒着家人环游全国爆红。片方显然是想借这两位嘉宾身上那股“我说了算”的气势,呼应电影中“小猪妖走出浪浪山”的精神,然而事与愿违,这场对话非但没能激起共鸣,反而给观众带来了一阵不适。傅首尔在《奇葩说》上口才了得,但这次却在发布会上大谈起了离婚与家庭琐事,根本没与电影的主题对上。电影想传达的,是成长的艰难与对生活的坚持,而她却把话题扯到了“与家作对”上,甚至说什么“人生就是片野地,走哪都不算错路”,话语间透出一股与电影格格不入的冲突。
而苏敏的发言更是让人直冒冷汗。她说,电影中的猪妈妈守家无意义,应该“出去闯闯”。可电影中,猪妈妈的角色正是家庭中那个无私奉献的人物,她并不是被束缚,而是自愿承担着家中的责任。苏敏的发言不仅误解了角色,还轻视了那些默默为家庭付出的人。这样的言辞,直接把观众的不满推向了巅峰,许多人在听完这些话后,甚至决定不再去看这部电影。
发布会的这段视频迅速在网络上传开,引发了极大的反响。原本对电影满怀期待的观众,听了这些话后,心中的好感荡然无存。豆瓣上,差评如潮而至,观众们纷纷表达对这场宣传的失望,退票的情况也层出不穷。片方和导演紧急出面解释,可这一切,似乎都无法弥补先前造成的裂痕。
其实,《浪浪山》本是一部讲述人们在困境中依然热爱生活的治愈系电影。影片中的小猪妖,尽管心向外界,渴望突破束缚,但它并没有与家庭对立,而是在责任与自由之间摸索平衡。它渴望走出去,去外面的世界看看,但这并不意味着它要抛弃家人。电影所要传递的,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:即使生活充满挑战,我们仍然要充满希望,勇往直前,并且要珍惜那些关心我们的人。
可傅首尔和苏敏的言论,却将电影的精神扭曲为一种“离开家才是解放”的极端观点,这种片面的理解,直接让观众感到困惑与不适。而这恰恰是宣发团队的失误,没能把电影的核心价值准确传达给观众。对于一部电影而言,正确的宣传至关重要。选择合适的嘉宾,不仅要看他们的知名度,更要考虑他们是否能够理解并传达电影的真正意图。
如今,影视行业急功近利的现象层出不穷。为了博眼球,宣传方常常不顾及作品的内涵与价值,走偏门,搞噱头,甚至为了话题性而误导观众。这种做法短期内或许能吸引一些注意,但长远来看,不仅会伤害作品的深度,也会让观众感到被欺骗。
我们常常说,电影是一面镜子,映照出社会的种种。它应该传递正向的力量,呼唤人们在困境中坚持、在苦难中前行,而不是制造不必要的对立和争议。就像豆瓣上一条热门评论所说的那样:“我们想看的是小妖怪的成长,而不是某些人的宣言。”希望《浪浪山》这次的经历,能给影视圈敲响警钟:真正的创作与宣传,应当以真诚为本,以观众的情感为重,只有这样,才能收获长久的口碑与尊重。
愿影视界的从业者们都能从这次的教训中吸取经验,创造出更多具有深度与温度的作品,为社会带来更多正能量。
发布于:山西省
